各色各异的口罩充斥在疫情常态化的生活中,但详知口罩的分类及区别的知之甚少,导致选口罩还是会一番纠结。医用和非医用口罩的区别在哪?日常防护口罩可以挡病毒吗?等等........
今天,三奇小贴士特意将口罩知识梳理一遍,教大家区分口罩。今天小贴士从口罩的用途可以分为医用/非医用两大类。
医用口罩
医用口罩主要用于医疗方面,可细分为医用防护、医用外科、一次性医用三种。
医用防护口罩
技术标准为GB19083-2010,该标准适用于医疗工作环境下,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,阻隔飞沫、血液、体液、分泌物等,包括各种传染性病毒等。该类型口罩的核心指标包括颗粒过滤效率、合成血液穿透阻力、通气阻力、表面抗湿性等。医用防护口罩规定口罩对非油性颗粒的过滤效率≥95%。
医用外科口罩
技术标准为YY0469-2011,适用于临床医务人员在有创操作等过程中佩戴的一次性口罩,是手术室等有体液、血液飞溅风险环境常用的医用口罩,外包装上必须明确标示为医用外科口罩。该类型口罩的核心指标包括细菌过滤效率,颗粒过滤效率等。
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
技术标准为YY/T0969-2013,适用于医护人员一般防护,仅用于普通医疗环境佩戴使用。普通级的医用口罩名称较多,医用护理、一次性医用都属于此类。名称上没有“防护”、“外科”字样的医用口罩,均是普通级别的医用口罩。该级别口罩的核心指标包括细菌过滤效率、通气阻力等。
非医用口罩
非医用口罩通常包括防颗粒物口罩和日常防护口罩。
防颗粒物口罩
技术标准为GB2626-2019,该标准过滤元件按过滤性能分为两类(KN和KP),KN类只适用于过滤非油性颗粒物,包括KN90(≥90%),KN95(≥95%),KN100(≥99.97%)三个级别。KP类适用于过滤油性和非油性颗粒物的过滤元件,包括KP90(≥90%),KP95(≥95%),KP100(≥99.97%)三个级别。KN和KP后的数字,指过滤效率水平,数字越高过滤效果越好。
温馨提示
符合GB2626标准要求的KN90、KN95、KN100、KP90、KP95、KP100等系列口罩,均属非医用口罩;带呼吸阀的口罩也属非医用口罩。NIOSH认证的N95口罩不等于医用防护口罩。KN95口罩和N95口罩都包含医用和非医用的类型,KN95/N95口罩中有“医用”标志的口罩可以用于医护人员抗疫期间的一线防护。
日常防护口罩
技术标准为GB/T32610-2016,根据过滤效率分为:Ⅰ级、Ⅱ级、Ⅲ级。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空气污染下滤除颗粒物所佩戴的口罩。
综上所述,不同用途的口罩其技术要求不同、适用范围也不同,直观点如下: